2018上半年,面對紛繁復雜的國內外經濟環境,我國紡織行業仍保持平穩運行,異常波動的棉價得到有效控制。受貿易保護和單邊霸權主義抬頭影響,下半年經濟運行將可能出現諸多不利因素,形勢將更趨復雜。
一、上半年紡織行業基本運行情況
1、運行基本平穩,但增速減緩且明顯低于其他行業。上半年在國家加大政策調整情況下,紡織行業運行維穩。
這幾項政策是:一是繼2017年7月1日將棉花增值稅率由13%下調至11%后,2018年5月1日再下調1個點至10%,減少企業資金壓力和降低棉花進口成本;二是對原實用于17%增值稅的產品,從2018年5月1日起增值稅率下調1個點至16%;與此同時,提高小規模納稅人標準,將小規模納稅人標準由原50-80萬元上調至500萬元。這些政策的實施,有效地支持紡企生產經營。
據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,上半年紡織行業規模以上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1.1%,保持微幅增長。但增速遠低于其他行業,上半年全國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同比增長6.7%,高于紡織行業5個點。主要產品生產情況,上半年生產紗1673.8萬噸,同比增長1.4%,生產布267.2億米,增長2%,生產化纖2461萬噸,增長8.4%。2018年紗產增速明顯減緩,主要是長江經濟帶和黃河流域紡紗產能比重上降,增速減緩,新疆紡錠規模雖猛增,但多數尚未形成規模效應。
2、經濟效益不盡人意,紡織利潤出現負增長。上半年全國紡織工業主營收入14698億元,同比增長7.1%,增速低于全國工業2.9個百分點;其中紡織、服裝、化纖分別增長1.5%、4.1%、17.1%。上半年紡織工業實現利潤1182億元,同比增長3.2%,其中紡織下降1.1%,服裝、化纖分別增長4.4%、19.3%,增速大幅減緩且遠低于其他行業。據資料顯示,上半年全國工業企業利潤同比增長17.2%,高于紡織工業增速的14個百分點。拉動全國工業利潤大幅增長的主要行業是資源性行業,如煤碳、石油、鋼鐵等。
3、內需拉動,國內消費市場增長強勁,紡織品服裝出口微增或下降。據國家統計局最新公布資料顯示,上半年我國社會消費品零售額達180018億元,同比增長9.4%。其中服裝鞋帽、針紡織品6651億元,增長9.2%,持續兩年維持高增長。但出口市場則出現微增或下降。據海關總署統計,上半年紡織品服裝出口1275.24億美元,同比增長3.2%,遠低于全國其他商品出口13.6%的增速,也低于國內消費增速。其中紡織品出口583.32億美元,增長10.3%,服裝691.92億美元,下降2%。按人民幣計服裝出口則負增長,上半年紡織品服裝出口8171億元,同比下降3.9%,其中紡織品3736億元,微增2.6%,服裝4435億元,下降8.8%。據分析,導致按人民幣計算出口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三,一是匯率升值因素影響,上半年人民幣兌美元平均為6.2742,較去年同期的6.4917升值3.4%;二是單邊霸權的貿易保護主義抬頭,美國宣布對多國鋼鐵及其他產品加征關稅,影響并擾亂國際市場秩序;三是來自南亞地區服裝行業競爭。
4、資金炒作,棉價暴漲,多舉施壓,棉價回穩。受國內棉花直補政策和儲備棉政策影響,2017年來,我國棉花持續保持平穩運行態勢,價格水平基本穩定15500-16000元/噸區間運行。然而2018年5月下旬至6月初,由于過渡炒作新疆氣候,大量資金涌入鄭棉期貨,導致連續出現漲停板,價格豎直飚漲,幾個交易日價格由15200元/噸迅速拉高到18500元/噸以上,暴漲3300元/噸左右,漲幅達21.7%。與此同時,持續交易冷清的棉紗期貨也顯得十分火暴,成交大增,價格迅速飚漲,由23200元/噸迅速漲至27400元/噸以上,上漲4200元/噸,漲幅達18%以上。受此影響,現貨、儲備棉價格也相繼跟進,不過跟進相對謹慎,速度緩慢,交易也十分清淡。之后在國家采取增發棉花進口配額、儲備棉設紡織專場、期棉強化管理等措施,棉花開始回穩。國際方面,受全球棉花產需缺口和庫存減少等因素影響,國際棉價以大漲小跌的特點持續強勢上揚,并在其強勢上漲、國內匯率升值、棉花增值稅下調等多因素疊加作用下,進口棉折口岸價大幅縮水,內外價差大幅縮小。